在新中国成立时,我国不能生产无缝钢管。1953年10月27日,鞍钢无缝钢管厂成功轧出我国第一根无缝钢管以来,从此结束我国不能生产无缝钢管的历史。以后产量逐年增长,2004年,全国无缝钢管产量达到908万吨,其中不锈无缝钢管为20万吨,成为世界无缝钢管生产大国。自2003年开始,我国已由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。2003年,无缝钢管进口量为47万吨,出口量为56万吨;2004年,进口量为69万吨,出口量为75万吨,取得了长足进展。
现在我国无缝钢管技术装备种类、规格齐全。具体来看,热轧无缝钢管装备:自1953年建成投产Ф140mm自动轧管机组以来,陆续开发、研制、设计、制造、建成投产一大批小型穿孔机和自动、三辊、连轧、圆盘等轧管机组,并先后引进一批顶管、大型自动、扩管、三辊轧管机组,后期又引起一批先进的三辊、精密和连轧机组,现在的热轧成品无缝钢管机组约9大类38套,即连轧管、自动轧管、周期轧管、热扩管、精密轧管、圆盘轧管、三辊轧管、顶管、挤压管和行星轧管机组,产品外径Ф21.3mm-Ф1100mm,设计能力504-514万吨。应该说,目前我国是世界热轧管机组的种类和规格最齐,是世界热轧无缝钢管最新、最先进机组的总汇,是世界最新装备、机组的实验地。
我国冷拨、冷轧无缝钢管设备发展状况:20世纪30年代后期,在上海建有螺丝式拉拨管机;40年代开始建有链式拉拨管机;50年代开始建有两辊和三辊冷轧机;60年代开始建有旋压管机;70年代开始建有液压冷拨管机;80年代开始引进先进的快速、高速以及大直径冷轧管机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现有各种冷轧机管近千台,其中国产两辊机组300多台,多辊机组600多台,引进机组43台。
目前国内现有的无缝钢管生产装备水平参差不齐,既有落后的,也有最先进的。早期建设的热轧无缝毛、荒管生产设备较为简陋,技术落后,消耗高,污染严重,现已基本停产,但仍有部分处在半停半开状态。有的设备经过调整和改造,专门用于生产单一的品种,如一般用途的轴承管、低中压锅炉管、结构管、流体输送管等,其装备按照满足其定位品种和规格的质量和要求,进行调整和改造,达到降低投资、降低消耗和降低成本的先进工艺流程。
热轧管机组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现代化装备主要有连轧机组,精密轧管机组,Ф400mm自动轧管机组,三辊轧管机组,顶管机组等,这些机组的装备水平,有的相当先进,达到国际水平。如国产的108三辊轧管机组,是1968年开始设计的国家实验机组,通过1979年实验和试轧,1980年通过部级鉴定,1984年经原冶金部批准,进行移地配套改造,1987年建成投产,2002年完成更新改造,装备水平达到当今三辊轧管机组的最高水平。整个机组可完全由计算机自动操作,亦可人工单独操作。再有,国产102顶管机组,1988年建成投产,该机组装备电气传动控制,仪器、仪表测量和调节,连锁操作控制系统,是20世纪80年代顶管机组的较高水平。
在无缝钢管技术装备及生产发展前景方面,目前国还不是世界的无缝钢管生产强国,现在国产的优质、低耗、高附加值无缝钢管的品种还很少,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。如高强度、特殊密封扣、耐低温、耐腐蚀、抗压溃等特殊油井管的缺口较大,致使油井管现在每年还需进口30万吨。此外,无缝钢管的品种、质量、消耗等方面,还难以超过设计水平。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,还存在一定的差距,尤其是在质量、使用寿命、价格比等方面,还很难具备竞争力。在机组装备上,也需进一步提升,比如冷轧管的设备,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相当的差距。在国外已采用高速、超长行程轧制和双回转双送进,轧制过程不停机连续上料和连续轧制以及采用电脑控制,实现自动化操作。
我国现有的无缝钢管生产布局不均衡,且较为分散,集中度差。从全国六大地区来看,西北地区的无缝钢管产量极低,仅年产6万吨;迄今为止,宁夏、甘肃、新疆、海南、香港、澳门和台湾省、自治区、特区没有无缝钢管厂。在全国26个有生产厂的省、市中,其产量的差异也很大,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0个省、市;年产50万吨以上的只有天津、上海、内蒙、江苏、山东、四川6个省、市;在这6个省市中,产量最大的为江苏,2003年的产量为95万吨;产量最大的企业为天津钢管公司,2003年的产量达到80.1万吨;年产50万吨以上的企业也只有天管、宝钢、包钢、成都等4家,可见其分散程度。 [1] [2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