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不锈钢板专栏 |
您当前位置:首页 / 不锈钢板专栏 / 粗钢产量再创新高 下半年市场前景被看好 |
粗钢产量再创新高 下半年市场前景被看好 |
双击自动滚屏 |
发布者:汇合钢铁 发布时间:2017/6/6 阅读:1463次 【字体:大 中 小】 |
尽管已经成为去产能的大户,但钢铁行业开工依旧热情似火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:2017年4月全国粗钢7278万吨。按此计算,4月粗钢日均产量242.6万吨,较3月增长4.45%,再创历史新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数据已经将3月所创下的日产量232.25万吨的历史高点又提升了逾10万吨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3月、4月日均产量创新高,以及一季度产量同比上涨的背后,是钢铁企业在利润高企的刺激下加大马力生产的急切心情。以在基建中广泛应用的螺纹钢为例,来自行业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,5月11日螺纹现货成本为2738元/吨,吨钢盈利高达923元。
企业加大生产
正是看到了钢铁行情在这一时期有不错的变现,钢企也是加足马力,扩大生产。
据兰格钢铁网统计,4月全国百家中小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维持在90%以上的历史高位水平。5月,受板材利润收缩和环保因素影响,预计高炉开工率略有下降,但产能释放力度或依然较大。
有分析师指出,受春季基建开工和下游补库存带动,钢价涨势继续,而钢企的利润水平回到4年来最高位。在高利润吸引下,各地钢厂加大马力开工生产。
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徐莉颖告诉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,进入4月,很多房地产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,投资项目有周期性,一旦开工了以后需要延续一段时间,对钢市的刺激亦将持续。
钢铁企业看好当前形势,以至于产量不断增加。在粗钢产量处于历史高位之后,整个市场势必会承压,甚至会扰乱整个市场。对此,中钢协没有忘记敲响警钟。
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顾建国曾强调:“全行业经历了2015年的惨痛,因此,钢铁企业一定要克服短视行为,不可盲目扩大产量;要清醒地认识到钢铁行业效益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,不能误认为行业市场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放松了努力。”
然而,就目前来看,中钢协警告也难阻钢企生产的积极性。
按照市场的基本规律,如此高位的粗钢产量,钢铁价格肯定会撑不住,会下滑。不过,仍有很多业内人士坚信后半年的钢铁市场会更好,钢铁价格能撑得住。
“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下跌,钢材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,钢厂依然有利可图,生产积极性自然不会减。”能源互联研究者聂光辉对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指出。
金联创市场分析师潘层层告诉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,当前供给变化成为影响钢价走势的最重要因素。现阶段环保及去产能持续发力,市场资源出现阶段性、局部性的紧缺。
“当前全国去产能已完成任务超过60%,远期去产能基本没有压力,使得市场对后期供大于求的担忧加剧。“一带一路”会议结束,后期环保力度或有所放松,整体来看,供给对钢价仍然是利空为主。”潘层层说道。
去产能刺激市场预期
根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数据监测显示,2017年1-5月,国内三级螺纹钢平均价格为3656.6元(吨价,下同),今年内到目前为止的高点为3933元,出现的时间为2月28日。而2016年全年三级螺纹钢的均价为2564.2元。
今年前5月的均价与去年相比上涨幅度已经超过1000元。不过去年的钢价是从不到2000元一路震荡走高,最高涨至3558元,其涨幅依然不容小觑。
有专家指出,2017年以来,市场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上涨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去产能超预期的政策力度相关。在2016年去产能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,2017年被明确定位为“去产能深化之年”,尤其是对“地条钢”毫不留情的“一刀切”,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市场。
近日,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表示,中国已完成63.4%的年度钢铁去产能目标和46%的煤炭去产能目标。而这一数据更让很多市场人士兴奋不已,坚信后半年钢铁市场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。
北京吉兆年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忠民认为,今年年初的价格暴涨,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动,中频炉、“地条钢”等落后产能的一刀切,不少于8000万吨产能因此将被淘汰,加之今年的5000万吨去产能任务还不包括地条钢在内,使得市场预期十分乐观。
北京荣成本元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明爽表示,今年是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的深化之年,对于彻底清除“地条钢”给出了“6·30”这个时间大限,政策层面的坚决态度使市场对后期价格有了良好的预期。
对广大钢贸商来说,经历了2016年的大起大落且震荡向上的走势之后,今年的信心明显有所恢复,他们对后期行情的看好,也推动了市场的上行。当然,信心的恢复本身并非无根之木,主要还是建立在对政策、需求等方面的判断之下,再由市场推动。
“虽然今年上半年钢厂开工率一直较高,钢厂没少生产,但社会库存并不高,这都是市场吸纳的结果,因此下半年经营形势依然会不错,尤其是建筑钢材的需求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告诉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。
其实,对市场信心来说,除了消息层面的影响,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落在需求上。
今年一季度,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6个,涉及总投资2403亿元,项目投资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,大幅增长157%,项目主要集中在水利、能源、交通等领域,尤其是交通、水利基建投资的大幅增长,将成为今年下半年用钢需求的重要看点。
而雄安新区的成立更是从短、中、远期都对钢材需求给予了不小的刺激,至少是一种乐观的猜想。“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本也是信心经济,甚至还是'猜想经济’,因此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,至少会对钢材需求产生'乐观猜想’。”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对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指出。
与政策不矛盾
正是预见到了后期的市场前景,钢企也是加大马力生产,获取利润,产量自然也是不断增加。然而这一情况就引发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。为什么去产能的同时产量还在增加,这与去产能的初衷是否矛盾?
对此,顾建国表示,去产能并不意味着去产量,产能也不可能和社会需求量做到基本等同,产量基本上是随需求变化而变化;产能利用率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区间,当产能利用率比较低时,能否做好控产量就显得很重要,扩大生产并不意味着就有盈利。
需要指出的是,我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是以“产能”而不是“产量”为目标。
这是因为,虽然我国国内粗钢消费已进入峰值弧顶下行期,但相当长时期仍可维持较大的市场总量,仍需一定的产量来满足,而且提升质量性能、满足更高要求的任务仍然艰巨;推进去产能,有助于优胜劣汰,并非要限制优势产能、有效供给的发挥。
“在产能远大于产量时,去产能与产量增减不能相提并论,即去产能不代表产量会下降,产量增长也未必表示产能增加,其中关键是产量的增减取决于市场需求。因此,对于当前粗钢产量创历史新高,这与产能并不矛盾,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产能的成效。”聂光辉指出。
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,去产能和去产量的关系问题,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。产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化,产量变化是要适应满足市场需求,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自主决定,由市场说了算。因此,不能简单地将去产能等同于去产量,更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。
|
|
|
|